时间: 2024-07-03 00:11:53 | 作者: 产品展示
详情 |
---|
2011年6月,考察湖北。行走荆楚大地,他深情嘱托:要充分的利用湖北“九省通衢”的区位和交通优势,积极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加强同中西部省份特别是沿江省市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推动对内开放向深度和广度迈进。
2012年2月10日,经湖北省委、省政府率先提议,湖北省省长王国生、江西省省长鹿心社、湖南省副省长韩永文的手在武汉东湖之滨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共同签署了共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合作框架协议,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依托,共筑“中三角”,加速中部崛起。
山相依,水相连,人相亲,文同源,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拥有天然的历史渊源和优越的合作条件。
近代史上,湖北汉阳铁厂燃起一个古老民族的工业之梦,江西萍乡煤矿迸出熊熊烈焰,“汉冶萍”成为中国工业化启动的象征;革命史上,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辟的“湘鄂赣根据地”,红色奋斗的史诗荡气回肠。
聚焦产业,三省实力丰沛雄厚。从“九省通衢”的大交通优势,到“中部粮仓”的大农业优势;从实力丰沛雄厚的大工业优势,到“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科教优势,握掌为拳,合作的底盘坚实托起。
合作之基,不止于此。2007年12月14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同时获批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三省共同跃上我国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前沿。科学发展成为三省共同的利益诉求,加快崛起成为三省共同的主旋律。
湘鄂赣三省签订的《框架协议》显示,三省开展战略合作和区域协作,内容涉及: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产业分工协作,加强农业、水利、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区域、商务和市场合作,深化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合作等九个方面。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形成后,GDP占全国比重约7.3%,并占有全国约2.6%的国土、7.9%的人口、7.8%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10.1%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从而有望成为中国又一个经济迅速增加的城市群。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评价说:“实现城市集群一体化发展,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区之后打造又一个城市群,湖北的这一率先提议,对构筑战略支点,实现中部崛起,促进区域增长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1+1+1”要大于3,这是湘鄂赣三省的共同愿景。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说:“我们坚信,一个人行走也许会走得更快,但如果大家一起走,一定会走得更远。”
江西省省长鹿心社表示:“要与湖北、湖南一起,共同把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打造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统筹协调区域合作的实验区、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示范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带动区。”
湖北省省长王国生说:“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加快一体化步伐,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市场、文化旅游、生态环保‘五个一体化’建设,加强规划和项目对接。”
湖南省副省长韩永文认为,合作必须务实:“一方面,从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布局、平台建设等方面着手,逐步实现城市集群重大事项统一协商、重大规划统一协调、重点项目统一协作。另一方面,打破区域性体制障碍,着力消除市场壁垒,促进要素资源合理配置。”
2011年11月,“神八”与“天宫”太空对接,引来全球围观。这轻轻一吻,意味着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太空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这轻轻一吻,也彰显了湘鄂赣三省科学技术创新的新作为。
火箭发动机,由湖北产特种钢材打造;火箭高能推进剂,产自江西;超高温屏蔽电缆,来自湖南。三省合力,火箭上天。
湖北的密封件、冷却剂,湖南的仪表显示器,江西的场效应晶体管,各种元器件协同配合,飞船正常运行。
湖南的传感器,湖北的谐振器,江西的精密导电滑环,保障飞行姿势及时作出调整,太空之吻对接无缝。
“十一五”期间,湖北企业在湘投资项目1470个,到位资金404亿元,涉及基础设施、房地产、节能环保、建材、新能源等众多领域。目前,湖南在湖北投资的企业超过2000家,这中间还包括中联重科、三一重工、远大空调等知名企业。
同样,鄂赣合作也渐入佳境,据统计,在湖北创业的赣商已达25万人,投资总额近700亿元,其中,仅在武汉市就有10万人,注册企业近3000家,涉及家具建材、医疗器械等多个行业。
武钢是在“汉冶萍”基础上诞生的新中国第一家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武钢集团公司总经理邓崎琳说,“中三角”是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湘鄂赣三省发展的核心引擎。武钢希望借助中三角的发展契机,与已经成功“走出去”的企业一道“带船出海”,组建“中三角区域联合舰队”,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东风汽车公司党委副书记范仲说,坚持产业第一是“中三角”经济稳步的增长的基础,而“中三角”反过来又为产业打开更广阔的空间。以汽车为例,湘鄂赣的城市群之间会形成一种向大企业集聚的磁场效应,像东风这样的中部大公司更有机会延伸产业链,从而提升中部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企业家的感受是敏锐、直接的。中联重科走出湖南优先选择的就是湖北随州,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和记者说,中联重科有技术、品牌和市场;随州是“中国专用汽车之都”,有现成的生产基地和技术工人,加之物流条件优越,是公司立足中部,辐射西南的重要战略布局。詹纯新表示,湘鄂赣三省地处中部,物流发达,人口密集,是发展制造业的绝佳区域。插上科技的翅膀,传统制造业才能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成为促进中三角跨越发展的支柱产业。
“中三角”建设就像一场“集体舞”。武汉市长唐良智认为,只有武汉、长沙、南昌三市共舞,盘活区域市场、资源,拓展协作渠道,形成联动发展合力,才能形成要素资源聚集的“加法”效应。他表示,武汉将带头开放科教、人才、交通、工业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中部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吸引市场要素向中部聚集,提升中部经济实力。
“三省产业协作,有较好的基础。”在长沙市市长张剑飞看来,加强区域合作,最重要的是经济互补。他说,三省省会城市经济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看相同之处,比如三市都在发展汽车产业,在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要注重协调配套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有效对接,避免盲目扩大规模、重复生产。看不同之处,比如武汉的钢铁、装备制造、光电子产业发达;长沙侧重于工程机械、新材料;南昌则发展光电光伏、大飞机及零部件,产业上可以优势互补、配套发展。
对中三角的合作,南昌市市长陈俊卿更是满怀期待:“我们很愿意加入中三角,建立合作共赢的机制。”陈俊卿说,南昌在向武汉、长沙学习的同时,更多地是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理念入手,注重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主攻现代航空、生物医药、光伏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对政府来说,可更多采用协调、合作、互动机制,特别是在新兴制造业发展上互通信息,朝着相互配合的方向发展,最好能够降低产业同构。”
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群主导区域经济发展的时代。中国工程院名誉院长徐匡迪院士说,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理应成为中国中部崛起的支点和杠杆。
串珠为盘,合掌成拳,慢慢的变成了三省有识之士的共识。一系列顺势而为的探索之举,正迅速展开。三省的交通、旅游、商务、农业、科技、经信等部门已经纷纷行动,在各自领域、各自行业开展深入合作,共促中部崛起。
2月4日,由湖北省交通厅发起,湖南、江西、安徽四省交通部门负责人齐聚武汉,提出设立“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综合交通运输示范区”的宏大构想。示范区集航空、公路、铁路、水运和管道等运输方式为一体,覆盖武汉、长沙、合肥和南昌及其邻近39个中心城市,旨在推进多种运输方式联运,建立便捷、经济、可靠、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迎天下之客,散天下之货,“中三角”形成了强大的物流气场。武汉汉口北正崛起全国最大专业市场群,2011年,数百亿金额的商品在这里交易。商品销售辐射到东北、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100余个城市;与洞庭湖城陵矶遥相呼应,长沙北城正崛起一座大进大出的物流平台。长沙金霞经开区作为湖南唯一集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管道五元化交通网络优势于一体的园区,释放出强大的吸附效应;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变速器制造和供应商,格特拉克传动系统有限公司落户南昌物流保税中心,为福特、通用、宝马、奔驰、大众等世界诸多知名汽车品牌提供配套产品。
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一系列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在楚山汉水间蓄势发力,在三湘四水间排兵布阵,在赣鄱大地上风起云涌。科技协作,为湘鄂赣三省开拓绿色崛起之路。
在湖北,“追光”行动再攀高峰,单根光纤实时传输的数据速度达到每秒240Gb,可供750万人同时在线打电话,技术水平全球领先;在湖南,“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运算突破千万亿次,长沙超级计算机中心搭建信息“高铁”,助推创新提速;在江西,硅衬底LED照明技术,成本更低,效率更加高,在日美垄断之外,开辟LED照明第三条技术路线。湘鄂赣三省,凭借丰富的科教资源、明显的人才优势,助推“中部崛起列车”持续快速驶向区域化。
三省旅游部门也不甘落后,湖北省旅游局局长张达华介绍说,三省将按照“资源共享、客源互动、品牌同建、市场齐管”的原则,打造“一个集群品牌”,并推动旅游规划一体化、旅游服务产品一体化、市场开发一体化、企业未来的发展一体化、旅游标准一体化、旅游信息一体化。共同开发“一江两湖三名楼”和韶山、井冈山、大别山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并合力开发国际旅游市场。
5月4日,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业部门“掌门人”齐聚武汉,共同签署了《湘鄂赣三省农业合作协议》,将从产业、市场、技术、信息、防疫、资源保护等八个方面“联姻”,齐步迈向农业强省,共同造就长江中游农业带。
“三省同类型农产品多,通过政府搭建平台,供求信息共享,企业可合理的安排生产,更有助于共同做大三省优势农产品的销售和推广。”湖北省农业厅厅长祝金水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也对三省共建“中部粮仓”寄予厚望。他说,湖广熟,天下足。三省山水相连,在长江中游建设国家粮食安全核心保障区,需要三省密切合作。建设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对保障国家粮食和生态安全具备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
与此同时,“黄石、黄冈和九江”,“咸宁、岳阳和九江”等一个个“小三角”正在成为带动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国经济网记者魏劲松 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