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油工程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 2024-07-22 18:35:57 |   作者: 产品视频

      2022年,受国际地理政治学波动、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极端高温天气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反复冲击,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面对国内外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公司董事会带领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紧紧抓住行业回暖的契机,聚焦主责主业,以战略目标为立足点,以价值创造为出发点,以精益管理为着力点,以改革创新为增长点,以风险防控为切入点,推动公司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内在驱动力,增强自主创新力,取得积极成效。特别是市场新签合同实现较快增长,公司营业收入创上市20年来历史上最新的记录,成功建设南海东部深水平台“海基一号”,标志着公司系统掌握300米水深超大型导管架建造安装成套关键技术,全面构建符合公司发展需要的价值管理体系并指导公司生产经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态势更加稳固。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3.5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57亿元。截至2022年12月底,总资产426.3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37.03亿元,资产负债率39.77%,资产负债结构继续保持稳健。报告期累计实施规模以上项目63个,全年完成钢材加工量37.75万结构吨,同比增长57%,投入船天2.61万天,同比增长18%;陆地建造导管架24座、组块23座,海上安装导管架26座、组块24座,铺设海底管线公里。国内项目实现多个首次。成功交付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陆丰油田群区域开发项目“海基一号”,实现国内首次300米级水深超大型导管架平台的EPCI,刷新国内海上单体原油生产平台重量纪录,推动我国深水超大型导管架成套关键技术和安装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FPSO在青岛场地正式开工,将助力公司深水超大型海洋油气装备自主设计建造和集成能力在FPSO领域取得新的突破。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恩平15-1中心平台导管架在南海东部海域成功滑移下水并精准就位。我国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在青岛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这标志着全球首座水深超百米、离岸距离超百公里的“双百”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布局迈出重要一步。多个LNG项目进入建设高峰期,其中浙江LNG接收站二期工程成功上榜2022年浙江省“钱江杯”优质工程名单,这是公司LNG接收站建设领域首次获得省部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优质工程奖项。新投产的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发挥数字化、智能化优势,成功交付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制造”项目渤中29-6项目组块,迈出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步。海外项目加快推进步伐。北美壳牌LNG模块建造项目2022年共完成了9船28个模块的交付,目前是北美壳牌LNG全球所有建造场地中进度最快、完工状态最好的场地,该项目在全球首次实现核心工艺模块加管廊模块一体化联合建造,并开创多项新工艺新技术,标志着我国LNG模块化工厂建造能力已稳居国际先进水平。壳牌企鹅FPSO成功交付,突破了紧凑空间集成总装等关键技术,推动公司高端制造跻身全球先进行列。巴油P79FPSO正在进行结构预制,是继完成P67/P70项目之后,公司再次参与的南美巴西大型深水FPSO项目,也是公司与意大利知名油服公司赛班公司建造项目的首次合作,是公司国际化发展又一显著成果。加拿大KIA管线全线贯通,香港LNG项目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沙特阿美Marjan项目和乌干达Kingfisher项目进展顺利。公司坚持战略规划引领,推动公司实现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传统油气与新能源多元化发展布局。全年新签合同金额256.40亿元,其中国内新签合同额约213.83亿元,海外新签合同额约42.57亿元。截止2022年末在手未完成订单约355亿元,为未来1-2年工作量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内市场:随着中国海油600938)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国内渤海海域大型项目不断涌现,南海海域深水项目接续。报告期新签国内大型项目为陵水25-1气田开发工程、渤中19-6凝析气田开发工程、垦利6-1/5-1、5-2、6-1区块开发项目海上安装调试总包工程、绥中36-1/旅大5-2油田二次调整项目,业务范围实现浅水、深水、水下开发模式的全覆盖。其中陵水25-1气田开发工程是公司继承揽陵水17-2气田开发项目后第二个千米级深水工程项目。海外市场:保持国际化发展定力,继续加强市场开发,实现了海油工程在非洲陆地工程业务的新突破。报告期新签海外主要项目为乌干达Kingfisher油田地面工程、巴西国家石油P79FPSO模块建造项目、卡塔尔NFPS项目和香港中华电力海缆采办与施工等项目。新能源市场: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新能源市场不断取得突破,成功中标青洲六海上风电、深远海文昌浮式风电、海底数据中心等新兴产业项目,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在工作量持续增长带来的生产压力加大和安全风险快速上升的形势下,公司以高质量落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控。公司延续了2021年安全绩效创过去10年最佳纪录的良好态势,2022全年累计投入人工时超过8680万小时,同比上升25.6%,损工事件率为0.0023,同比下降20.7%。全年QHSE体系重塑、安全生产大检查、承包商全过程管控等各项工作成效突出,安全管理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安全绩效保持良好水平。(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实施方案》为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行动指南公司贯彻落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要求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制定了“以利益相关方的可持续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科学严谨的公司战略为载体,注重内涵价值创造与外在价值表现”为总体思路,以公司治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为关键路径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实施方案》。在公司治理路径上,适配公司合规运营与战略目标,持续完善中国特色法人治理,科学制定清晰的战略规划目标,健全人才激励与培养机制,合规有效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推动公司内强质地、外塑形象。在运营管理路径上,聚焦效率与效果,一方面持续深化降本提质增效,夯实经营管理基础,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打造“海油工程品牌”;另一方面坚持自主创新,聚焦数智化转型,加快关键技术攻关,打造海洋能源工程装备产业链链长。在财务管理路径上,确保会计信息高质量,持续改善资本结构,以依法合规为准绳保证资金安全高效,以关键绩效指标为抓手引领盈利能力提升。充分融合降本提质增效工作成果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实施方案》有效推动内部价值创造与外在价值表现的协同,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与外部价值的实现提供了行动指南。报告期公司以完成“两利四率”目标为落脚点,持续提升自主经营意识,增强预算管理的刚性,深度筑牢强化价值引领的业财融合导向,系统建立起覆盖公司战略、运营、作业三个层级,兼顾组织、项目两个维度,涵盖市场开发、工效管理、总包协同、成本优化等12个管理主题的价值管理指标体系,形成了以“指标管理”为导向的经营管控机制。逐步释放降本提质增效3.0效能,在持续抓牢“四大费用”(分包费、外租船舶费、工程材料费、油料费)压降的基本盘上,同步打通“设计优化、采办节资及资源效率提升降本”的三条路径,推动降本目标从保障经营业绩向提升公司核心能力迈进。新颁布的公司制度体系制度数量由370个精简到287个,精简率22%;累计优化业务流程232个,调整审批权限173项,充分赋予了各单位自主经营权。进一步将风险管理嵌入制度流程,系统梳理公司生产经营全过程风险点91项,制定风险应对举措283项,在制度层面建立识别风险、管控风险、化解风险的长效机制。公司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持续推进“揭榜挂帅”和“赛马”机制,发布项目长负责制等7项配套制度,系统激活科技创新内生动力态势逐步显现。全年围绕深水和水下系统等开展科研攻关119项,推动成果转化和三新三化实施295项,实现科技创效3.24亿元。其中,深水超大型导管架平台设计建造安装成套关键技术成功应用于“海基一号”和流花11-1/4-1项目;自主研发并交付国内首套500米水深带控制系统的水下管汇产品;创新研发液滑环与光纤电滑环产品,对塔架单点实现了从设计原理源头技术解卡;自主研发设计的国内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项目实现主体完工,新能源领域迈出重要一步。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正式投产,高标准通过国务院国资委数字化转型“智能工程”示范建设验收,实现了由“传统工厂”向“智能工厂”转型的率先突破。这一实践成果,也在全国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大赛中荣获了一等奖。“海基一号”导管架数字孪生示范项目标志着公司海洋油气田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维保服务核心能力建设取得关键成果。随着全球经济复苏,2022年以来,国际油价保持高位,国际油气公司盈利纷纷创历史最高水平,刺激了石油公司提升资本开支规模,油气工程建设需求的逐步恢复,根据IHS分析,2022年全球海上勘探开发支出增长率达19%,但是相比2014年高点,仍有相当差距。在全球能源行业加速转型、俄乌战争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国际油气工程公司面临的行业发展环境更为复杂,一是在“碳中和”压力下,国际油气公司对中长期油气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保持谨慎,纷纷向综合能源公司转型,对上游勘探开发的支出增长有限。二是国际地缘政治更加复杂多变,给海洋油气工程行业全球资源调配和施工组织带来新的挑战。三是国际海洋油气工程市场在行业复苏过程中竞争更为激烈。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化石能源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仍是主导能源,机构普遍预测在2030年之前国内油气消费增速仍将保持提升。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推进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在中国油气对外依存度日益攀升的背景下,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仍是油气行业上游企业最重要的任务。中国海油作为公司在中国的最主要客户持续开展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并且明确了到2025年乃至2030年的油气增产目标,为公司业务发展带来良好机遇。公司是中国惟一一家集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工程和液化天然气工程于一体的大型工程总承包公司,主营业务包括为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提供设计、陆地制造和海上安装、调试、维修等专业工程和技术服务,是亚太地区最大的海洋油气工程EPCI总承包商之一。公司股票于2002年2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经过20年发展,公司始终秉承诚信原则,不断规范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积极回报股东,助力企业良性发展。公司股票先后进入MSCI明晟指数、富时罗素指数和标普道琼斯指数三大国际指数样本股,并连续保持MSCI环境、社会、公司治理(ESG)BBB评级,在资本市场树立良好市场形象。公司总部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现有员工9000余人,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适应工程总承包的专业团队,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运作程序和管理标准。在山东省青岛市拥有超过120万平方米的海洋工程制造基地,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临港工业区拥有57万平方米海洋工程制造基地(一期已建成投产),在广东省珠海市通过中海福陆(公司持股51%)拥有207万平方米的海洋工程制造基地,形成了跨越南北、功能互补、覆盖深浅水、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场地布局。拥有3级动力定位深水铺管船、7500吨起重船、水下工程船、深水挖沟船等19艘船舶组成的专业化海上施工船队,海上安装与铺管能力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公司形成了海洋工程设计、海洋工程建造、海洋工程安装、海洋油气田维保、水下工程检测与安装、高端橇装产品制造、海洋工程质量检测、海洋工程项目总包管理、LNG工程建设等方面能力,拥有了超大型海洋装备的设计、建造和安装以及水下检测与维修、海底管道修复、海上废旧平台拆除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和能力。近年来,公司在巩固提升传统海洋工程能力基础上,抓住全球油气行业发展大趋势,加快向绿色低碳、高附加值产品转型升级,拓展能源工程一体化服务能力,培育形成了LNG工程(含LNG模块化建造、LNG接收站)、深水工程、FPSO工程、海上风电等产业和能力,不断提升能源工程一体化服务质量,拓展综合能力和发展空间。公司主要通过总承包方式承揽工程合同,为客户提供“交钥匙”工程。业务分布中国各大海域、俄罗斯、加拿大、巴西、中东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圆满完成“深海一号”、“海基一号”等国家级项目,先后为壳牌、康菲、沙特阿美、巴西国油等国外客户提供海洋油气工程服务,承揽澳洲Gorgon、Ichthys、俄罗斯Yama、沙特Marjan、北美壳牌LNG、香港LNG、巴西国家石油FPSO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大型海外项目,业务能力跻身全球先进行列。1.成功建设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实现国内首次300米级水深海域导管架平台的EPCI工作顺利完成,刷新了中国海上单体原油生产平台的重量记录,标志海油工程系统掌握300米水深超大型导管架建造安装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2.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智能工厂”——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正式投产。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大量应用5G、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从项目管控、车间建造到厂区管理的全流程智能化,为海洋油气装备行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智能化运营管理模式。该基地的投产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装备行业智能化转型实现突破。高质量完成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制造”项目渤中29-6项目组块建造,迈出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步。3.正式交付自主设计、建造和调试的首套深水水下多功能管汇系统。该产品是中国国内自主研发的首套500米水深的带控制系统的水下管汇工程化产品,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水下生产装备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和测试技术取得重要突破。4.完成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设备制造安装。6月15日,我国海上首个二氧化碳示范工程项目在公司青岛场地完成全部设备制造和安装,将服役于恩平15-1油田,预计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30万吨,累计封存146万吨以上。5.壳牌企鹅FPSO助推公司高端制造跻身全球先进行列。突破紧凑空间集成总装等关键技术,如期完成壳牌企鹅FPSO建造,这是目前由我国建造的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圆筒型FPSO,对推动我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设计为龙头的EPCI总承包能力是公司安身立命之本,是公司区别于国内外绝大多数海洋油气工程总承包商的独特优势,也是公司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支撑。经过40多年发展和积累,公司已形成海洋油气田开发设计、建造、安装、维修一整套成熟的技术、装备、能力体系,能够更效率地为客户提供“交钥匙”工程。公司围绕传统海洋油气工程主业,不断拓展总承包业务范围至陆地LNG工程、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领域,推动公司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公司是国内惟一的大型海洋油气工程总承包公司,是世界海洋石油工程业界代表我国海洋石油工程技术水平的领军企业,也是中国海洋油气工程建设的重要力量。数十年来国内各海域两百余座海洋油气田的工程建设主要由公司实施,在国内具有市场领导者品牌优势和海洋工程总包业务优势,在资金支持、装备发展、科技研发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常规水域较强的EPCI总承包能力。EPCI总承包能力是公司核心优势,是公司区别于国内外绝大多数海洋油气工程商的显著特征。经过40多年发展和积累,公司已形成300米水深以内海洋油气田开发设计、建造、安装、维修一整套成熟的技术、装备、能力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交钥匙”工程和多样化服务。公司围绕海洋工程主业,不断拓展多元化总承包业务,扩展至陆地LNG工程、清洁能源等业务领域。公司坚持以设计为龙头的EPCI总包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组织效率,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装备能力,降低综合成本,为客户提供更优质高效服务,推动总承包能力持续提升。相对完整的详细设计能力。拥有设计人员千余人,服务领域覆盖可行性研究、概念设计、FEED设计、详细设计、加工设计、安装设计等专业服务,具备了300米水深以内常规水域各种油气田开发成熟的设计能力。与此同时,积极进行300米水深以上的深水油气田工程设计能力建设,逐步积累了深水浮式平台系统、深水海管及立管、水下系统等深水产品关键设计技术,深水设计能力不断提升。拥有3万吨级组块海上浮托安装能力和3万吨级导管架滑移下水能力,大大提升中国海洋油气开发效率,加速中国海洋油气开发进程。通过多年研发与积累,具备了满足不同海域、不同水深、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动力定位浮托安装、锚系浮托安装能力,万吨级平台海上浮托安装成为常态,拥有3万吨级超大型海上平台浮托安装和3万吨级导管架滑移下水工程业绩。公司浮托安装技术应用彻底改变了我国大型海上油气平台由切割建造、海上拼装到海上调试的传统模式,显著节省了工期、船队和资源,明显降低了我国海洋油气田开发成本,大大推进了中国海洋石油开发进程。较为丰富的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公司拥有超过40年的国内油气田工程建设经验,实施过两百余座海洋油气平台工程建设,在300米水深以内的常规海域具有较为丰富施工经验和管理经验。在国际项目运营方面,近年来为俄罗斯、澳大利亚、沙特、缅甸、文莱、马来西亚、巴西等国家的业主提供工程服务,积累了一定的国际项目管理运营经验。成熟的制造场地和超大型海洋平台建造能力。在天津滨海新区、山东青岛、广东珠海等地区拥有已建成的制造场地面积380余万平方米,年加工制造能力超过40万钢结构吨,具备3万吨级超大型导管架、组块等海洋平台建造能力、大型模块建造能力。模块化建造是公司海外业务的一张名片。近年来,公司依托较强的陆地建造资源和能力,大力发展模块化建造技术,承揽并实施了俄罗斯Yama、澳大利亚Gorgon、澳大利亚Ichthys等一批大型LNG模块化建造项目。其中Yama项目合同金额达到百亿元人民币,公司实现项目高质量运营和按期交付,奠定了在全球模块化建造市场地位。2023年3月,合同金额约55亿元人民币的北美壳牌LNG模块化建造项目已在公司青岛场地完工交付,标志着我国超大型LNG模块化工厂一体化联合建造技术能力已稳居国际行业第一梯队。公司根据市场环境变化积极拓展新的海洋工程业务,立足自主创新不断加大FPSO领域科技投入,相继承揽了巴西P67/P70FPSO、壳牌企鹅圆筒形FPSO、流花16-2项目FPSO等国内外大型FPSO项目,在超大型FPSO总包管理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项目经验和技术经验,成为FPSO工程总包商和国际FPSO总包领域参与者。公司拥有由起重船、铺管船、水下工程船、工程辅助船等19艘船舶组成的工程作业船队,其中在深水船舶方面配备了6艘动力定位水下工程船、1艘动力定位铺管起重船、17台水下机器人和1套深水软铺系统、1套犁式挖沟机等大型装备,具备3000米级水下工程作业能力。近年来积累了数十个水下工程项目实施经验,涉及水下生产系统安装、锚系处理、深水软铺、海底挖沟和水下设施检测及维修等水下工程作业。公司实施的流花16-2、流花29-1和陵水17-2项目是国内首批真正意义上的大型深水工程,初步形成了深水半潜平台、深水钢悬链线立管、水下生产系统、深海管道管线铺设等一系列综合性深水业务能力,尤其是成功建成“深海一号”“海基一号”等国之重器,推动我国海洋石油开发能力全面进入“超深水时代”。在高速发展历程中,公司持续推进重大装备和技术能力建设,形成了“十大装备”和“十大技术”,依靠科技力量让中国人在大海中“站稳了脚跟”。海洋油气开发是典型的高技术行业,公司始终坚定设计引领,培育形成了“深水浮式生产设施设计、建造、安装、调试技术”、“超大型海上结构物及模块化设计、建造、安装技术”、“海上油气平台浮托安装技术”、“LNG全容储罐工程技术”、“1500米级海底管道及水下生产系统设计、建造、安装及调试技术”、“300米级深水导管架设计、建造、安装技术”、“海上固定平台工程设施标准化、系列化设计、建造、安装、调试技术”、“海洋工程智能制造及海上作业仿真技术”、“海洋工程数字化与全生命周期监检测与评估技术”、“海洋油气田在役设施IMR(检测、维护、维修)技术”等十大技术,这是公司发展的核心力量。海洋石油技术装备是海上油气开发的核心,是世界海洋工程高端装备竞争的核心。公司提前谋划,提前储备,形成了“深水多功能作业船舶及柔性管缆铺设装备序列”、“起重、铺管船序列及海底管道焊接设备系列”、“建造场地及建造施工装备”、“挖沟作业船海床处理及挖沟装备系列”、“世界先进的ROV装备”、“大型下水驳船”、“海洋工程作业仿真装备”、“深水及水下工程应急维抢修中心及系列装备”、“水下产品研发测试中心及系列测试装备”、“海洋工程无损检测装备”等十大装备,这是公司发展核心利器。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3.58亿元,同比增长48.3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57亿元,同比增长294.11%。截至2022年12月底,总资产426.3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37.03亿元,资产负债率39.77%,资产负债结构继续保持稳健。展望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国际海洋油气工程行业有望迎来逐步复苏,但复苏的速度和力度存在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冲突仍面临不确定性,能源紧张不会戛然而止,但随着更多解决方案的提出和实施,能源行业向着良性轨道发展并进一步推动清洁低碳转型的趋势将愈加明显。中国能源经济走势向好,新能源与能源集成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海洋强国战略以及海洋经济的深入实施,将为公司提供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政策遵循和工作指导。海洋油气勘探持续回暖,为海油工程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空间。IHS预计2023年海上资本开支仍保持强劲增长,预计同比增长23%,是2011年以来海上资本开支最高增速。随着海上项目盈亏平衡点显著下降,以及深水明显的储量优势,使得深水油气项目已成为全球增储上产的核心领域,国际油气公司上游资本开支重点向深水区域倾斜。国内中国海油2022年实际资本开支接近1000亿元,实际开发占比约56%;2023年规划资本开支持续增长1000-1100亿元,开发环节占比提升到59%,预计2023年开发环节资本支出同比增加12%。海洋油气作为国内增储上产主力军的态势没有改变。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仍是油气行业上游企业最重要的任务,而海洋油气是国内增储上产的主力军,为公司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未来公司整体工程建设工作量饱满,公司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中国海油增储上产攻坚工程明确了“2030年国内石油上产6000万吨,2035年国内天然气上产400亿方”的新目标,海油工程油气工程建设工作量较为饱满,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国际环境日益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加。全球经济下行、中美关系恶化、地缘冲突加剧,加大了外部政治、经济、法律等宏观环境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能源消费强度继续下降,对公司市场开拓带来一定影响。全球人口和经济增长驱动一次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但增速逐步放缓。海洋油气工程行业的复苏需要逐步恢复,承包商将依然不同程度面临服务价格压力。“双碳”目标加速能源低碳转型,对公司未来发展带来较大挑战。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公司未来的业务组合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司面临实现“双碳”相关约束指标的压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可能带来行业的根本变革。数字经济将影响各行业加速发展,转型升级,加剧了行业间竞争,公司极有可能面临来自行业内外的颠覆式变革与挑战。油气体制改革及国企改革加速,对海油工程适应市场挑战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油气体制深化改革和国企落实三年改革行动的背景下,要求公司逐步转向市场化发展,加速外部市场反应速度,加快内部运行效率以及管理效能,这对公司治理和管控模式等提出诸多挑战。面对挑战与机遇,公司将保持战略定力,抓好国家油气增储上产持续推进带来的机遇,一如既往深化改革、全力提高技术水平、不断提升EPCI总包能力、持续降本提质增效、加快产业升级,在海洋油气工程行业的变化与发展中保持相对稳健发展形态趋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力支持服务中国海油增储上产,面向全球能源工程和海洋工程市场,寻求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顺应全球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加快进军绿色能源工程产业,加快导入智能化生产方式,开创智能化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构建在智能化时代的市场竞争力;秉持创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驱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坚持价值和目标引领、变革发展方式,持续完善体制机制,激发企业活力。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以客户为中心,坚持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能源工程公司。坚定执行海油工程“1235”发展策略,即坚持以设计为龙头的EPCI总包能力建设为唯一核心;以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引领能力为两个基础;以国际化、深水化、新产业300832)化为三个发展方向;以人才、市场、成本、风控、信息化为五个抓手。2022年公司通过坚持战略引领,持续推进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传统油气与新能源工程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布局,高质量完成承揽项目建设与交付,全年工作量再创历史新高,收入规模大幅增长。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公司年度报告里披露的经营计划仅为公司基于年初情况进行的判断和预计,不构成对投资者的实际承诺。展望2023年,公司工作量饱满,全年预计将有21个工程建设项目建成交付。陆地建造工作量主要来自于渤中19-6凝析气田、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绥中36-1/旅大5-2油田二次调整项目等传统油气工程业务,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业务以及加拿大LNG、沙特阿美Marjan、巴油P79项目等海外业务;海上安装工作量主要来自于恩平油田群、陆丰12-3油田开发项目等传统油气工程业务。预计公司2023年收入较2022年稳健增长。公司将努力把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控制在90%以内,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控制在5%以内。面对极具挑战的2023年生产经营任务,公司将继续科学配置资源、不断提高效率,安全、按计划、高质量推进工程项目建设,确保各项目重大里程碑点按计划实现,继续全力实施降本提质增效,以精益管理保障2023年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努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落地见效。2023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公司将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执着干劲,推动各项工作部署由“路线图”转化为“施工图”。把握好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更加注重提高资本回报质量、提升资产创利能力,更加注重保证现金流安全、提升可持续投资能力,以全面深入实施价值管理工作为契机,深入推进降本提质增效,重点关注成本管控和资产创效,确保公司经营绩效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速培育“一揽子”工程方案提出并解决的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大力提升自有装备资源作业效率,加强安全和质量管控。2023年公司将确保在建项目的投产和按计划实施,重点保障文昌浮式风电、恩平15-1二氧化碳回注封存、天津LNG二期,唐山LNG一阶段,漳州LNG等重点工程项目按期投产。科技创新是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头等大事。公司将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创新体系建设、重大科技攻关、研发效率提升、成果转化应用等重点工作,着力增强自主创新力和成果转化力。突出抓好数字化建设,加快推动转型升级步伐。围绕公司战略规划持续发力,努力在海外市场和清洁能源市场开发再获新突破。建立相应的技术和资源体系,增强市场竞争力,有效扩大市场份额。既要加快国内市场开发,坚定打造海上风电领域的市场品牌;又要加大国际市场开发,加快提升海上风电领域的市场形象。坚定不移践行人才强国、人才兴企战略,围绕干部人才队伍建设“3+1”工程,加强干部的“选育用管”,持续完善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和监督机制,加快锻造政治过硬、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充分借助产业人才联盟和各大高校平台,进一步加强国际化高端人才、商务合同人才、数字化信息化人才的“外部引进”和“自主培养”,将人才培养责任压实到各单位、各部门,建立形成人才共培、共用、共管的协同联动格局。公司油气田工程正在走向300米以上乃至1500米深的海域,项目的实施难度和技术要求更高,因公司在深水工程领域的技术、管理和施工经验相对薄弱,存在施工上的风险。对策:加强施工安全与质量管控体系建设,加快深水技术储备力度和深水装备建设,积累更多深水项目实际运作经验,持续提升深水工程技术水平,增长管理和施工经验,降低施工风险。公司进入国际市场时间相对比较短,国际化人才相对缺乏,国际项目运营经验和风险防控能力不足,地缘政治、不同国家或地区政策、海域环境、远程资源调配均可能给海外项目作业带来运营风险。对策:(1)公司将做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规划和筹划,确定科学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在项目维度稳健推进,与公司主要客户在国际化发展上形成合力;(2)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培养国际性人才,提升公司在国际商务、法律、采办、技术、管理方面的业务能力,科学全面分析、识别海外项目运营中的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应对;(3)进一步完善海外组织架构,强化资源配置及核心能力,不断完善海外项目管控体系。诸如台风频发等难以预测的自然灾害或恶劣天气可能给公司的生产经营,特别是海上安装业务带来较大不利影响和不可预知的风险。对策:公司将安全管理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对台风等恶劣天气保持密切跟踪和应对,对突发事件做到提前预防、早做准备、紧密跟踪、及时报告,适时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通过各种措施力求将损失降到最低。公司的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随着公司海外业务规模的扩大,外币收入增加,汇率波动可能对公司损益产生一定影响。对策:公司采取在合同报价时将汇率风险纳入成本控制、考虑进出口对冲以及使用远期结汇类金融工具,在日常资金管理中不断提高防范汇率变动风险的能力。除了上面描述的风险外,公司经营发展过程中还可能面临一些共性风险,如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带来的海洋油气工程行业周期性波动风险、新能源对传统石业冲击风险、安全生产风险、人才流失风险等等,公司将根据情况尽最大努力进行有效规避和应对。公司绿色低碳发展思路(不构成对投资者的实际承诺)紧跟世界能源转型发展节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主要手段,努力构建海油工程绿色工程技术服务能力。深耕油气工程业务,为海上油气开发提供低碳工程技术解决方案,大力发展天然气工程;加快发展新能源工程业务,为海上风电、海上岸电、氢能工程、海上综合能源开发等提供创新工程技术服务;积极发展减碳工程业务,为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提供CCUS工程技术服务。聚焦LNG接收站与储罐工程总包业务;形成天然气液化工厂总包能力;拓展FSRU(浮式储存及再气化装置)、FLNG(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等高端业务。坚持EPCM总包发展模式,推进内外部资源整合,掌握核心技术;强化设计和采办,强化项目经营,提升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推动“智慧工地”建设,打造国内一流的LNG接收站总承包商。依托海上工程经验,发挥比较优势,高质量对标欧洲海上风电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海上风电产业;以深水风电、大型升压站、换流站为发展重点,初步建立以海上风电设计为核心业务,以建造、安装为业务延伸的EPCI全业务链条;以设计优化、模块化制造、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数字交付、海上安装方式创新等为切入点,探索推进海上风电产业全生命周期降本。到2025年,基本确立公司在国内深水浮式海上风电工程产业的优势地位。加快推动电力设计资质获取,以设计引领海上岸电总包能力提升;建立以设计为核心业务,以海上变压站建造和安装、海缆铺设、修理为业务延伸的全业务链条;优先保障渤海地区增储上产,加快培育其他区域市场。打造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碳捕集装置模块化制造能力;从装置和设施建造向工程解决方案基本设计、概念设计领域推进,逐步打造CCUS工程业务全产业链业务能力;以为海上风电制氢提供工程技术解决方案为发展重点,聚焦海上风电制氢平台EPCI总包、氢气/混合气海底管道设计及安装、制氢装置模块化建造及海上安装、液氢/液氨储罐EPCM总包等环节,成为国内海上风电制氢工程领先企业。

      沪深300行业中性低波动指数报5787.49点,前十大权重包含浦发银行等

      沪深 300 相对价值指数报3808.24点,前十大权重包含工商银行等

      知情人士:《稀土管理条例》以外的稀土产品正加紧出货,稀土供大于求局面短期难缓解

      正丹股份回应百川股份厂房失火:公司还是做好(自身)经营,是否影响TMA价格由市场决定

      正丹股份回应百川股份厂房失火:公司还是做好(自身)经营,影不影响TMA价格由市场决定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